有句話說:「自由、自由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行之。」

我把它改成

「為你好、為你好,多少傷害假汝之名行之。」

你有多常聽到下面這類的話?

「我是為你好,所以才會....」

「我是在乎你,所以才....如果你不是我的OOXX的話,我才不會管你呢!」

「就是因為我很愛/在乎你,才會跟你講這些。」

更重要的問題是:你有多常對人講這樣的話?或者有多常有這樣的想法?

事實是,大部分的「我是為你好」,其實並不是為了對方好,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人類三大基本欲求之一:「控制」。

對方有某些部分是你看不順眼的、是不合你標準的、是你認為需要改變的,對方現在是的樣子不是你理想的樣子,所以你想要把他改變成你理想的樣子。

純粹的想要控制。

而這裡的「我是為你好」,其實只是個柔性的強迫而已,只是個滿足控制慾望的藉口而已。

試著思考一個問題:一個人真的能知道另一個人該怎樣做,才能產生對他來說最好的結果嗎?

當你說「我是為你好」時,不知道你哪裡來這麼龐大的信心?怎能這麼確定對方現在是的樣子並不完美?怎能這麼確定他的方式不可行?怎能這麼確定他不改變不行?

你又怎麼知道,對方是不是正在完美地朝他該行的路走去呢?

你認為的「為他好」,其實也不過就是從「你的」世界觀看出去,看到的所謂「比較好」的方式,不是嗎?問題是,你的世界觀能涵蓋一切嗎?你的「比較好的方式」,套用到別人身上也會一樣嗎?

「那你的意思是,大家自掃門前雪就好了,不用管別人嗎?」

當然不是。

我們可以為別人提供意見或建議,但是有個前提:要在對方想要、並且願意考慮你的意見/建議這個前提之下,在你的出發點非出於「想要控制」的狀況下才這麼做。

舉個例子來說明好了:

假設我今天讀了《秘密》,學到吸引力法則,然後應用了之後人生因而改變,之後我覺得這個東西太棒了,每個人都應該知道,那麼當你碰到一個「想幫助」或「需要幫助」的人時,你要在何時、以何種方式跟人分享呢?

有幾個原則:

首先:要請求許可

先問:「我覺得有些東西好像可以幫得上你的忙,你有興趣聽聽嗎?」

如果答案是「No」,或是明顯興趣缺缺反應,那就是你該停止的時候,因為如果你再繼續push下去,那就是你控制欲望的展現了。(P.S.如果你有不講出來不通氣、或者「他這樣怎麼行呢?」或者想嘆氣的感覺,那表示其實你有在「想要控制」,我會強烈建議把這個基本欲望釋放掉,因為三大基本欲望:「想要安全」、「想要控制」、「想要被愛/被認可」是人生一切阻力(苦)的來源。生活中的作法只是輔助,能夠把驅動力量釋放掉,才能根本解決問題。)

好,如果答案是「Yes」呢,你就可以跟對方說明你知道的、你認為可以幫助他的東西。

當然,回答「Yes」也有兩個狀況,一種是對方真的對你知道的東西感興趣,另一種是對方其實只是基於禮貌,不好意思拒絕你的好意

如果在你分享的過程中,發現對方其實是第二種狀況,那也該是你採煞車,暫停分享的時機,因為如果你再繼續push下去,或者因為對方一副興趣缺缺的樣子而不悅,那又是你控制欲望的展現了。

要記得,其實你不知道怎樣對對方才是最好的,你無法確定怎樣才是「為他好」;而另一方面,沒有人有權利干涉他人的業(因果)。

如果當你請求許可時,對方誠心接受你要給他幫助的提議,那麼就表示你們的因果在此刻有交會,那麼就是你毫不保留地把你能給予的幫助都給出去的時候;

如果對方並不想要你的「為他好」,那就要對自己的狀態更覺察,要意識到自己是否在被「想要控制」這個基本欲望操弄,並且即時調整自己的方向。

釋放掉那個想要控制的欲望與感受、採取最適當的行動,如此對你與對方才都會產生最好的結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ecret2life 的頭像
    secret2life

    Paxton的部落格

    secret2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